English  |  上海硅酸盐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领域 > 固态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 >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发布时间:2021-08-16

  一、研发团队

 

  二、技术骨干

            

  吴相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叶晓峰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靳俊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吴梅芬 副研究员           胡英瑛 副研究员         袁慧慧 高级工程师

     

 谷穗 高级工程师     徐权 高级工程师     王凡奇 博士后    王干 博士后    

  吴相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固态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课题组副组长。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及新型储能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目前重点开展大容量钠基储能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主持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GF基础科研重点项目、973子课题、特种材料研制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10余项科研任务,在Adv. Funct. Mater., ACS Catal.,ACS Appl. Mater. Inter., Chem. Eng. J.,J. Power Source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项。获聘“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特种无机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天目湖钠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入选“第三届上海市长宁区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

  叶晓峰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温离子导体及电极材料、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电堆结构设计与优化,发电与电解制氢系统集成等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内首套5kW级SOFC热电联供系统和kW级高温质子型电解制氢系统的研制。近年来发表SCI论文40 余篇(第一作者文章引用超过300次),参与撰写学术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国际合作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所创新项目各1项,作为骨干参与了多项科技部863、上海市科委项目、特种材料研制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等。

  靳俊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4年进入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本科,2008年保送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2013年博士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及高性能锂电池方向的研究。目前重点开展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的关键材料基础科学问题和工程化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企业研发项目、所创新项目等,目前在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Nano Lett., ASC Nano, ACS Appl. Mater. Inter., Chem. Eng. J.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17项。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青团干部、国际储能创新大赛2017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等。

  吴梅芬  博士 副研究员

  吴梅芬,女,江苏扬州人,副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材料物理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金属电极结构设计与界面优化,包括锂电极表面修饰,陶瓷电解质/电极界面面润湿层设计制备,并开展其在锂-硫电池、钠-氯化物电池、硼化物空气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并获得多项成果。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4篇,申请专利15项,其中授权5项。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子课题)、青年基金1项(已结题),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项(子课题),企业委托项目1项。作为核心骨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及2项国家任务。其中,“三甲基氯化锡修饰的金属锂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研究”获得了第18届全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并多次获得上海硅酸盐所年度优秀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

  胡英瑛  博士  副研究员

  201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储能钠电池材料及其器件的基础及其工程化研究工作。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企业委托项目1项、所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骨干参与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主持完成国内首套全自动高温强腐蚀真空注液系统的研制。作为骨干参与完成50MWh钠盐电池产业示范线的建设和试运行。近年来发表SCI论文10 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参与撰写学术专著2部。

  袁慧慧   硕士  高级工程师

  200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及新型储能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至今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3项,制定企业标准9项。承担所创新项目2项,作为骨干参与了科技部863、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

  谷穗   博士  高级工程师

  2018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曾任职于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及新型储能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编写企业标准2项。

  徐权   硕士  高级工程师

  徐权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功能陶瓷材料和器件的应用研究。作为骨干参与了科技部863、中科院STS、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

  王凡奇  博士后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20/07 – 至今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博士后             合作导师:温兆银 研究员

  2015/09 - 2020/06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     工学博士

  2011/09 - 2015/06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工学学士

  研究课题:

  2019/01 - 2022/12     基于多电子反应金属硼化物负极材料设计、可控制备与表面改性研究

  2016/09 - 2019/12     基于多电子反应的金属空气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的研究

  论文及专利:

  1. Fanqi Wang, et al., Anodic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Dominant Factors of the VB2-Air Batter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2. Fanqi Wang, et al., FeNi-LDH Intercalation for Suppressing the Self-Discharge of the VB2-Air Batter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3. Fanqi Wang, et al., Suppressing Self-discharge of Vanadium Diboride by Zwitterionicity of Polydopamine Coating Layer,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4. 专利号ZL201810005286.0, 温兆银, 王凡奇等, 金属硼化物表面修饰聚多巴胺等有机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5. 申请号201910269633.5, 温兆银, 吴梅芬, 王凡奇等,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硼化物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技术.

  6. 申请号201910869670.X, 温兆银, 吴梅芬, 王凡奇等, 一种基于硼化物合金负极界面的功能性缓蚀层及其制备方法.

  王干  博士后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20/07 – 至今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博士后             合作导师:温兆银 研究员

  2015/09 - 2020/06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     工学博士

  2011/09 - 2015/06       安徽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工学学士

  研究课题:

  2020/09 - 2022/12     基于阴离子氧化还原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可控制备与改性研究

  2016/09 - 2020/06     锂氧气电池过渡金属基催化剂的设计与研究

  发表论文:

  1. Gan Wang, Zhaoyin Wen, et al. Realizing the growth of nano-network Li2O2 film on defect-rich holey Co9S8 nanosheets for Li-O2 batter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96 (2020) 125228.

  2. Gan Wang, Zhaoyin Wen, et al. Atomic-Thick TiO2(B) Nanosheets Decorated with Ultrafine Co3O4 Nanocrystals As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for Li-O2 Batter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0, 41398-41406.

  3. Sanpei Zhang, Gan Wang, Zhaoyin Wen, et al. Self-catalyzed decomposition of discharge products on the oxygen vacancy sites of MoO3 nanosheets for low-overpotential Li-O2 batteries, Nano Energy 36 (2017) 186–196.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邮政编码: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