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MIT)近日报告了一种可调谐“元表面”(即带有纳米结构的平面光学器件)的重要新进展。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透明材料,可利用电流快速、可逆地改变其原子结构,从而改变新型超表面的光学特性。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MIT研究人员介绍了利用电流可逆地改变材料结构,从而改变新型超表面的光学特性。过去,研究人员需要利用大型激光器或热炉来提供必要的热量。该研究负责人表示,现在可将整个有源光学器件和电流开关集成到一颗硅芯片上,形成一个微型光学平台。该团队还利用该平台展示了一系列可调谐光学功能。其中包括一种光束转向功能,通过对材料切换不同的(内部)结构,可在两个方向之间来回扫描光束。相变材料(PCM)会响应热变化而改变其结构,它们已经在商业上用于可重写CD和DVD。激光束可局部改变超材料的结构,使其从非晶态转变为晶态,这种变化可用来编码1和0,从而实现数字化信息。这种由锗、硒、锑和碲(GSST)组成的材料是开发新型超表面的关键。
文章来源:科技部合作司
文章链接: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2109/t20210913_176814.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