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第十九期“东生讲坛”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毛河光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23

  1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嘉定园区举办第十九期“东生讲坛”,邀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毛河光作为主讲嘉宾,为上海硅酸盐所60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物质科学崛起之捷径——高压下的新世界”的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立东等出席讲坛,讲坛由陈立东主持。  

  毛河光院士回顾了入选中组部创新团队项目并组建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的历程,介绍了其领衔的国内高压研究团队在人才、经费、方向、体制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他从 “高压是什么“出发,介绍了高压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实现方法,阐述了高压科学的研究维度和研究范畴,指出高压研究是基础科学崛起的捷径。毛河光院士团队通过金刚石压砧实现了超高压环境,与同步辐射、中子衍射等表征技术结合,为物理、化学、地质学和材料学带来了新的学科交叉发展。他以高压环境可提高硫化氢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氢在超高压下可表现为金属性质等为例介绍了高压技术与物理、化学、材料学交叉发展的前沿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高压地质科学方向的系统工作:地球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大氧化事件、雪球地球、条带状铁建造、生命大灭绝等,所有这些事件都与氧的作用密切相关,其研究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高压实验,发现在与地球核幔边界相当的温压条件下,一种具有黄铁矿结构的铁氧化物FeO2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当俯冲板片中的沼铁矿(FeOOH)或其他高压含水矿物把氧和氢输送到核幔边界时会生成FeO2,从而使氧在地球深部富集,并释放出氢气向浅部逃逸。这一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地幔深部的地震波和地球化学异常、大氧化事件中氧的来源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其他重大事件。这一发现很可能将对今后数十年的地球深部和地球演化研究产生关键影响。毛河光院士用一首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团队研究成果:海阔长遗秀色红,幔深忽见氧蓝空。盈盈水共铮铮铁,地老天荒几度逢。 

  与会人员踊跃提问,与报告人就高压技术、学科交叉等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报告会后,毛河光院士为“东生讲坛”第十九期讲座签名留念。 

  毛河光(Ho-Kwang Mao),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化学会、欧洲地球化学会与美国矿物学会等会士。他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高压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专家。他对国际超高压实验技术的突破和全世界高压科学的长足进步做出了卓著贡献。他首次解决了百万大气压的产生和标定问题,创建了多种微区原位测量高压下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实验方法与实验系统,在高压物理、高压化学、高压材料科学、地球和行星内部物理等领域做出了大量先驱性的工作。现在,国际上静态超高压研究多数都使用他发明的高压装置、压力标准与实验技术,引用他的研究成果。他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已经成为美、日、英、法、德、加、韩和中国等国家的高压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毛河光院士曾获美国矿物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促进协会的Bridgman金奖、美国科学院ArthurL.Day奖。2002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05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Gregori Aminoff结晶学奖、瑞士和意大利联合的国际Balzan矿物学奖和美国矿物学会Roebling奖。2007年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Inge Lehmann 奖。 

毛河光院士作报告

毛河光院士签名留念

 

 

 

交流提问现场

讲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