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李家治先生一起工作的一些回忆(陈士萍)
发布时间:2017-02-19  
 

  我原来是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在1964年中国科学院党组的会议上决定地质研究所的水晶和金刚石二个课题组,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提前合并到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在196629日搬迁到上海,工作的组织关系从196611日划归到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虽然我在1965年就到所里计划处、基建处参加政治学习,平时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大隆机器厂驻厂或去嘉定联系三八车间改建事。所以我和李先生还不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时李家治、谭浩然、王本民等先生和我们金刚石课题组被安排到上海砂轮厂浦东车间劳动,他们几位和我们组部分同事被安排碳化硅大炉间劳动,我与组里另外几位安排在金刚石金工车间劳动。这时候才认识这几位老先生。 

  我在1973年到岩相室观察研究金刚石聚晶和单晶生长状况的显微结构工作,与陈显求先生熟悉了,后来他通过所里把我借调过来,开始显微结构研究与日常测试工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准备参加浙江双龙洞古陶瓷会议的召开前,所里李家治、陈显求、张福康、郭演仪等为了参加双龙洞古陶瓷会议,各自收集了古陶瓷残片进行了分析研究。自此开始我与我所第二代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头人进行了长期的合作。 

  特别是李家治先生,他作为1982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的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还兼任了会议学术组组长,我有幸成为他领导下一名成员,具体负责科学会堂的学术活动,会议的学术活动分为二部分内容:一是在南昌路47号的科学会堂进行学术报告的交流的学术活动;二是组织参加会议的部分国外代表前往外地考察窑址、博物馆等不对外的藏品并进行交流,这样的会议交流与考察活动获得了国内外代表们的好评。会议结束后由李家治先生带领外事组陪同国外代表前往外地进行古陶瓷专业考察活动。1982年第一届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整个会议模式是严东生所长、刘菱芬副所长、李家治先生商量决定,并且还征得国家建材总局、轻工部、中国硅酸盐学会等单位领导同意后执行的。会议后国外代表纷纷写信给李先生,表示国际古陶瓷科技界认同“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心在中国上海”的观点。 

  根据198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轻工业部、国家建材总局的商定:198511月,第二届“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以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李家治为首的硅酸盐所代表提交了39篇论文。会议结束后由李家治先生等和中国硅酸盐学会领导陪同国外代表前往北京市故宫等地进行古陶瓷专业考察活动。 

  1987年开始国外学者纷纷来函向李家治先生询问第三屆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何时召开,而硅酸盐所己得悉轻工业部一局因故无法组织此届国际讨论会的情况下,在所里尚未恢复国瓷研究小组的现况下,由李家治、刘菱芬、陈显求、郭演仪、仝武扬等商讨后,决定发起在所内组织一个民间社团组织来推动古陶瓷研究工作,并承办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向上海市科协提出申请成立古陶瓷研究会的请求,后经上海市科协组织部的建议,研究会直接挂靠在所内。经上海分院和硅酸盐所领导同意后,并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领导支持下,1988923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者们组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由严东生任顾问,李家治(理事长)、刘菱芬(常务副理事长)、陈显求(副理事长)、仝武场、郭演仪、张福康、谭浩然、陈士萍等组成理事会)的民间社团组织。研究会成立后,理事会商量决定今后国际讨论会不再冠名“中国” ,讨论的主题从而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陶瓷科学技术的内容。此项变更获得硅酸盐所领导的支持。 

1988年,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成立

  1989112日在1989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的开幕式上,上海硅酸盐所名誉所长、研究会顾问严东生在欢迎词上讲:“ISAC’89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所组织的第一次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请允许我宣布,我们将在今后适当的时候继续组织第二次和笫三次等等这样的会议。此外,在这次以及今后这样的会议上,所讨论的主题已将不仅限于中国古陶瓷的科学技术,而是面向全世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由此,开始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承办的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的阶段。为了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1987年和1988年二次由理事长李家治先生亲自带队和陈显求先生及我们前往浙江杭州、慈溪等地采集古陶瓷残片样品和联系国外代表要考察的有关部门与当地外事部门,他的认真负责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好好学习的。我和李先生最后一次落实境外代表考察路线是去龙泉地区,由李先生的好朋友浙江省考古所原所长朱伯谦先生陪同前往,有三届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是到浙江省进行考察的,都是由朱伯谦先生亲自陪同我们落实考察的地点和内容。龙泉那次他俩都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为了弘扬我们祖国的文明和中国古陶瓷这朵奇葩而耕耘着。可惜他俩已经先后离开我们,这是古陶瓷科技界和考古界的重大损失。 

  当初在会议的论文集编辑出版上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根据前二届会议论文集的情况,1982年出了一本简单摘要集,到1985年才正式出版了中、英文版各一册的论文集。1985年会议只在开会时出了一本简单摘要集,因为会议经费赤字了无法再出论文集了。所以理事会讨论下来我们要在开会前使代表们每人都能拿到论文集,作为理事长李家治先生拍板就这么干,由于当时时间、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所以现在大家所看到的1989年英文版会议论文集质量这么差的原因。到1992年那一届国际会议李家治先生和陈显求先生商量在理事会提出要出三本会议论文集,一本是1989年中文版会议论文集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在1992年初我已经校对完成送出版社,而1992年的中、英文版论文集已经来不及送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因为当时还没有电脑和电子邮件,国内外稿件全靠邮政收寄,当时家里连电话都没有。所以只能找外地小印刷厂印刷,变成研究会会议刊物,这本论文集多了二页彩色的插图,但比1989年正式出版的彩色插图少。当时92年论文稿子第一稿校对时分发李家治先生、陈显求先生、郭演仪先生和我共四个人进行的,第二稿校对是由我一个人进行的,到付印前第三校时,李先生亲自挂帅四个人一起到常熟县厂里对中、英二本论文集进行现场校对。因为自从1989年开始研究会承办的古陶瓷国际会议以来,会议的经费都要研究会自负盈亏的,幸亏当年李家治先生向严东生所长、刘菱芬副所长提出举办古陶瓷国际会议时,决定会议后组织境外代表进行专业考察费用自理,我们主办方只负责安排落实,陪同人员费用也从他们交纳费用中支付。李家治先生当初与二位所领导所确定的古陶瓷国际会议运行模式是十分英明的,一直到2012年都是遵循这个模式运行,今天古陶瓷研究会的这三位领导都已离开了我们,希望研究会第三代领导们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以告慰先辈们在天之灵。    

   

  2017119日,代表研究会到医院探望李家治先生

陈士萍 

  2017.2.19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