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移动版  |  中国科学院 |ARP
站内搜索:
首页 简介 管理部门 科研部门 支撑部门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普 信息公开 OA系统
科技信息
我国科学家研发兼具散热、...
研究揭示化学激光腔镜薄膜...
科学家首次实现光开关分子...
FIE科研进展| 一种由玻璃...
《自然》增刊:中国在化学...
Advanced Materials: 调控...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
Nano Select:高介电二维...
Small:高温钠-硫纳米电池...
Small:结构可控的拓扑长...
这款电子功能材料具有“瘦...
Zeta电位对气相二氧化硅分...
我国半导体与显示产业发展...
日本核污染水背后那些“信...
把“太阳能”装进瓶子里?...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信息
中山大学池振国、张艺课题组Small:二次结晶与表面钝化助力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发布时间: 2021-06-10 09:25 | 【 【打印】【关闭】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如缺陷容忍度高、吸光性能好、制备方法简单等,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大放异彩,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十多年间从3.8%提高到25.0%甚至更高。然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缺陷特别是表面缺陷仍然制约着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所引起的钙钛矿不稳定性也是阻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针对这个问题,通常的界面优化方法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是表面钝化,二是二次结晶。一般而言,表面钝化通过引入钝化分子,可以对钙钛矿表面进行修饰和钝化,阻隔水氧,抑制钙钛矿的分解,从而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但是,表面钝化对改善钙钛矿结晶的作用则十分有限。二次结晶是利用某些方法让钙钛矿结晶度提高的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先前未参与结晶的组分,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尽管如此,二次结晶仍受限于钙钛矿本身的性能,难以达到因引入钝化分子而产生表面钝化带来的多样化效果。

  为此,中山大学池振国、张艺课题组将表面钝化与二次结晶相结合,设计出新型的含氰基乙酸的D-A型表面钝化剂(CA-D-A)。此表面钝化剂处理钙钛矿表面后,能够实现二次结晶效果,同时兼具表面钝化性能,从而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相关结果在线发表在Small上。

  该研究团队合理设计的分子结构,是达到结合表面钝化与二次结晶目标的关键。作者通过选择利用氰基乙酸基团的不同互补阳离子,可以实现不同的二次结晶效果,其中甲胺阳离子的效果最佳,得到的钙钛矿表面晶体结晶程度最高。同时,由于氰基乙酸中含有的羰基可以与欠配位的Pb2+发生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能够产生良好的表面钝化效果。另外,也得益于分子的D-A结构,经过处理的钙钛矿表面能级结构与空穴传输层更加匹配,电荷抽取效率更高。综合以上因素,经过CA-D-A修饰的MAPbI3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高,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该工作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有望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

  本实验室师生气氛融洽,仪器设备完善,研究经费充足,欢迎报考本课题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收博士后和特聘副研究员及研究员科研岗人员,具体联系方式见网页介http://ce.sysu.edu.cn/zh-hans/teacher/781

  论文信息:

  An Effective Strategy of Combining Surface Passivation and Secondary Grain Growth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Dongyu Ma, Wenlang Li, Xiaojie Chen, Zhan Yang, Juan Zhao*, Zhiyong Yang, Yi Zhang*, Zhenguo Chi*

  DOI: 10.1002/smll.202100678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100678

  文章来源:materialsviewschina

  文章链接:https://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2021/06/54726/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长宁园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编:200050
嘉定园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电话:86-21-69906002 传真:86-21-69906700 邮编: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