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移动版  |  中国科学院 |ARP
站内搜索:
首页 简介 管理部门 科研部门 支撑部门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普 信息公开 OA系统
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2020年电...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国家...
上海硅酸盐所制定的团体标...
上海硅酸盐所青促会会员参...
上海硅酸盐所学术期刊入选...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第三十四...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功能薄...
上海硅酸盐所制备出微晶玻...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青年学术...
上海硅酸盐所在铌酸银基陶...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温压电陶...
上海硅酸盐所承办第二届人...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第三十三...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在催化剂降解VOCs的抗失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 2021-01-19 14:37 | 【 【打印】【关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苯类及醛类)对环境和人体危害极大,VOCs在氧化性的大气环境中成为形成PM2.5的前体物并可能产生臭氧;一定浓度的VOCs短时间即可伤害人的肝、肾、大脑和神经系统等甚至致癌。因此,如何实现大气环境中低浓度VOCs的降解,对保障人体健康、环境安全、抑制雾霾频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治理技术中,光催化氧化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其中,TiO2光催化剂因其稳定、无毒、廉价、便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光催化剂,但在苯类VOCs的光催化氧化过程中,光催化材料面临的失活问题限制了其在降解苯类VOCs中的实际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孙静研究员团队(纳米功能材料与光电应用课题组)在氧化钛基复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剂抗失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根据稀土元素特殊的4f电子结构以及氧化还原石墨烯(rGO)的电子迁移率高、片层结构、理论比表面积大、大π键(与苯环类似)等特点,对TiO2的微观结构以及光电学性质进行结构设计,使其光催化降解性能及抗失活性能显著提升,相关研究成果以“Deactivation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iO2 and rGO/Er3+-TiO2 during Flowing Gaseous VOCs Photodegradation”为题发表在环境应用材料期刊Appl. Catal. B, 284 (2021) 119813上,并申请专利一项。论文第一作者是上海硅酸盐所2016级硕博连读研究生饶泽鹏,通讯作者为谢晓峰研究员、孙静研究员。

  该团队采用 “两步法”制备出光催化剂rGO/Er3+-TiO2,此复合光催化剂对气相邻二甲苯(<100 ppm)展现出高效的光催化性能以及优异的稳定性,对25ppm的邻二甲苯的降解效率达100%,反应40 h后无明显失活现象。而对比样TiO2和Er3+-TiO2样品光催化反应60 min后明显失活。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中间产物累积在催化表面,占据了反应活性位点。该研究首次揭示出rGO的引入不仅为气体污染物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空间,而且为中间产物提供了额外的吸附位点,从而保证了催化剂本征的反应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使其具有长效的光催化活性。上述结果对光催化剂的失活和活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为解决光催化材料在降解VOCs过程中一直面临的失活问题提供了解决策略。

  该研究工作得到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2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1907303)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813 

        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cG9r3Id~swrtl 

 

0.1g 样品(a)对邻二甲苯的降解曲线,(b)CO2生成曲线,(c)光催化效率和矿化率。

光催化活性提高和阻止光催化剂的失活示意图。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长宁园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编:200050
嘉定园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电话:86-21-69906002 传真:86-21-69906700 邮编: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