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快报

喜报|祝贺!上海硅酸盐所四名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

发布时间: 2025-07-28 13:35 | 【 【打印】【关闭】

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以下简称“院长奖”)评选结果已经公布,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人获院长特别奖、2人获院长优秀奖,具体名单如下:

院长特别奖:

游燕玲(导师:施剑林 研究员)

岳楷航(导师:支键 研究员)

院长优秀奖:

陈泽裕(导师:曾毅 研究员)

王路(导师:易志国 研究员)

获奖学生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游燕玲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年级:2020级硕博生导师:施剑林 研究员

研究方向:二维催化医学材料

博士期间,游燕玲同学针对重大疾病的治疗在纳米催化医学领域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同时创新性地将纳米催化医学理念融入二维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显著提升了二维催化医学材料的靶向特异性和不同疾病微环境的适应性,为发展下一代纳米催化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篇),Advanced Materials 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申请7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3项获授权。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岳楷航

专业:物理化学

年级:2022级统招博士

导师:支键 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效电催化材料及器件集成

岳楷航同学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电解水制氢与二氧化碳电还原两大清洁能源转化体系的催化剂稳定性与选择性关键瓶颈,提出新型电子结构调控与界面工程耦合策略,探索高效、可持续能源催化材料的构筑方法。提出多酸接枝固定水氧化活性位点的设计理念,引入金属有机框架与多金属氧酸盐超结构的定向重构策略,构建出兼具高导电性与结构稳定性的阳极催化材料,有效提升了高强度工况下的反应稳定性与催化活性。在碳中和方面,提出构建双价态活性位点以实现协同催化的策略,通过氰胺配体调控实现活性中心的精准构筑,显著增强了中间体稳定性与碳–碳偶联效率。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陈泽裕

专业:材料学

年级:2020级硕博连读生

导师:曾毅 研究员

研究方向:稀土硅酸盐环境障碍涂层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研究内容

陈泽裕同学投身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材料设计体系,系统开展了包括稀土单硅酸盐、焦硅酸盐在内的一系列新型环境障碍涂层材料的组分设计、显微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稀土焦硅酸盐进行高熵化设计,成功实现其相结构稳定、热膨胀系数定向调控、抗腐蚀性能提升。首次发现稀土单硅酸盐在CMAS腐蚀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与动力学因素的竞争,结合反应扩散理论提出了硅酸盐CMAS腐蚀的全新机制。通过精确调节单硅酸盐中稀土离子的半径,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竞争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设计出了在1500℃极端环境下具有优异耐CMAS腐蚀性能的多组分单硅酸盐。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Corrosion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1篇。

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王路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年级:2020级硕博连读生

导师:易志国 研究员

研究方向:锆钛酸钡钙基铁电材料能带调控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王路同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铁电材料带隙宽、绝缘性高、以及大多数无铅铁电材料热释电系数低等因素限制光电响应大小,制约其光电应用等问题,以锆钛酸钡钙铁电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缺陷工程、掺杂调控等策略,获得兼具窄带隙与高铁电性的铁电陶瓷,并在陶瓷表面设计新型三电极结构,在单一陶瓷表面实现五类全光控光电逻辑功能。为拓展铁电光电器件在柔性领域应用,将掺杂陶瓷粉末及其复合粉末嵌入PVDF,获得了具有高光致热释电响应和光伏响应的二元和三元柔性复合薄膜。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Materials Horizons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