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小组全家福


焦杰

  课题组长:焦杰

  主要研究方向:

  1、弛豫铁电单晶及相关复合材料;

  2、基于弛豫铁电单晶材料的先进磁场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气体传感器、地震检波器、声学传感器、能量收集器等。

  科研成果-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曾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所创新基金的支持。

  科研成果-论文、专利与标准:

  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外观专利1项,建立企业标准1项。

 

罗豪甦 

  罗豪甦 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21月获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至1992年在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0年至1992年在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现为国际晶体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表征委员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Crystal-- Commission on 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航天与遥感协会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Adv. Mater.等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20篇,SCI 引用4531次,单篇最高他引240次,H 因子32,据ISI Web of Science检索结果表明,是国际上以PMN-PT PMNT Ferroelectric single crystal 为关键词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受邀参与撰写英文专著3本,申请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1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1名(1人获全国优博),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3)、2012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功臣奖、2013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1)等多项科技奖励,获201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带领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PMNT体系高温相结构与相稳定性,首次报道了高温相图,在国际上率先采用改进的Bridgman方法生长出了大尺寸PMNT单晶,单晶尺寸目前已达到了f80200mm3,该方法目前已成为制备可以实际应用的大尺寸弛豫铁电单晶的唯一方法,结果发表在《无机材料学报》(1997),12(5),768Jpn. J. Appl. Phys. 39(2000) 5581上,被铁电材料领域公认为开拓性和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前美国晶体生长学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R. S. Feigelson教授高度评价为唯一的发表采用Bridgman法生长PMNT弛豫铁电单晶论文的研究团队 弛豫铁电单晶超高压电性能的发现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T. R. Shrout教授评价该新方法:这种单晶生长方法可以高效地沿特定方向生长出大尺寸单晶,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使得在高端应用领域更有优势 

  发现了PMNT单晶中存在单斜相,以及压电响应的不可逆极化偏转途径RMA→MCT,揭示了超高压电活性的结构本质;研制出了高居里温度、大尺寸PIN-PMN-PT单晶,发现了降低单晶介电损耗的方法,并揭示了相关机理,实现了对单晶铁电压电性能的有效调控;发现了PMNT单晶的优异的热释电和电光性能,引领了弛豫铁电单晶的新物理效应探索研究;设计并制备出了异质结复合磁电材料和pT量级交流弱磁传感器、64阵元相控阵单晶医用超声探头、高性能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发电地板等新型功能器件,有效地推动了弛豫铁电单晶的应用。 

 

王西安

  副研究员,2006年获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从事新型压电铁电材料探索与制备研究;承担了中科院西部之光面上重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在国内外SCI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狄文宁

  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围绕基于弛豫铁电单晶的电路设计以及新型传感器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973子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在App. Phys. Lett.J. Appl. Phys.等国内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工程师,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本科,主要从事器件用压电振子的制备工作,参与医用超声TCD探头、无损探伤用探头及红外热释电探头的研制和制作,参与了科技部863、科技部支撑项目-世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