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主办202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发布时间: 2025-11-14 23:15 | 【 【打印】【关闭】

1028-31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和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ISAC’2025)”在景德镇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陈立东,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闫继娜,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勇,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民窑博物馆馆长陈闽出席开幕式,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长、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李伟东主持开幕式。1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

闫继娜代表主办方感谢各级领导和国内外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对会议的关心与支持,并介绍了上海硅酸盐所在古陶瓷研究领域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1982年由严东生先生、李家治先生发起,至今已举办14届,现已成为陶瓷考古、科技考古、材料科学、保护修复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平台之一,有力推动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吕品昌在致辞环节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回顾了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希望借此盛会与上海硅酸盐所再度携手赓续深厚的学术传统,推进中国古陶瓷和世界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本届会议安排了4个主旨演讲及66个大会报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Trinitat Pradell教授以“Optical properties of high-fired glazes: compositionapplication methods and colouring agents为题作主旨演讲,揭示了釉料配方、施釉工艺与烧成条件对高温釉呈色的影响规律;韩国高丽大学Byung-Sun Bang教授的主旨演讲题目为“The Significance of Technical Porcelain Production in the Joseon Dynasty: Insights from 19th century White Porcelain Water Droppers and Korean Siphoned Cup,提出朝鲜王朝19世纪出现的云龙纹透雕青花水注与白瓷公道杯的核心技术源于中国瓷器的虹吸原理;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以“The emergence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white porcelain为题作主旨演讲,分享了关于中国北方制瓷业兴起和白瓷诞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上海硅酸盐所李伟东研究员的主旨演讲题目为“Research on the "Yohen Temmoku" from the Jian Kiln,揭示了建窑黑釉茶盏极品“曜变天目”的虹彩色成因及关键制作工艺。

本届会议收到来自中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土耳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学者的94篇投稿,囊括了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陶瓷考古与历史研究、分析技术、跨学科方法、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了多学科深度融合与对话。学术报告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学科交叉性显著,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会议组织代表们实地考察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湖田古瓷窑址、观音阁窑址及落马桥窑址,使学者们能够亲身体验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窑业技术演进与历史积淀。

上海硅酸盐副所长闫继娜致开幕辞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致开幕辞

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长李伟东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参会代表合影

会议现场

参观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