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移动版  |  中国科学院 |ARP
站内搜索:
首页 简介 管理部门 科研部门 支撑部门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普 信息公开 OA系统
学术活动
Neutron/synchrotron X-ra...
Monitoring hydrocarbon c...
DAMPE谱仪在轨状态及最新...
中子衍射在复杂磁结构中的...
基于PMN-PT单晶的医用超声...
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
透明陶瓷研究中心2019年青...
秦兵马俑的科学研究及其保护
Phase Transitions of Cor...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会聚”时代的人工晶体讲...
材料融合论坛
A new design to improve ...
微波陶瓷晶格动力学研究
报告一:石墨的电化学储钾...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学术活动
秦兵马俑的科学研究及其保护
发布时间: 2019-12-24 10:41 | 【 【打印】【关闭】

古陶瓷与工业陶瓷研究中心

    

秦兵马俑的科学研究及其保护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时间:2019 1226(星期四)下午1400

地点:嘉定园区F62)会议室

   

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与讨论!

    

联系人:李强,赵静(69906533 

     

报告摘要:    

  秦始皇兵马俑的问世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一个有近八千件陶制的和真人、真马一样的大型地下军团就埋藏在此。距今两千多年,如此珍贵,如此大规模的艺术群雕,是人类历史上仅见的,因而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我国被首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人类文化遗址之一。秦兵马俑采用的是(雕)塑、(彩)绘结合的艺术手法,彩绘是秦俑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然而,秦俑在埋入地下后的漫漫岁月中,曾遭焚毁、坍塌及多次山洪冲刷等变故,加之地下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土时,表面彩绘已荡然无存,大多数仅为残存,且彩绘出土后不久,便出现颜色蜕变、彩绘脱落等问题,其中尤以脱落更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妥善地保护好秦俑彩绘,围绕着秦俑彩绘保护方法的开发,系统研究保护方法所必需了解的各种要素极为迫切。经过不懈努力特别是中德合作以后,采用了多种现代先进分析测试手段,对秦俑胎体、表面颜料、彩绘底层、颜料调和剂及表面附着物等开展系统的综合研究,科学认知了秦俑工艺,掌握了秦俑表面彩绘病害,揭示了彩绘损害机理,针对秦俑彩绘的损害机理和结构特征,尤其针对漆底层已严重老化、收缩、变形剧烈以及难以渗透的特性,提出了科学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合理的技术路线,经过大量对比、筛选、优化实验,研究出了PEG200、聚氨酯乳液联合应用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两套保护方法,成功地运用于秦俑彩绘及其它彩绘文物的保护。 

   

  容波,研究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工作部副主任,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西北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莱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史密森博物馆学院资深访问学者,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访问学者,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委员会委员。从事文物科技保护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2部。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计划, 现拥有国家技术发明专利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6项。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长宁园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编:200050
嘉定园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电话:86-21-69906002 传真:86-21-69906700 邮编: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