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ARP
首页 简介 管理部门 科研部门 支撑部门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普 信息公开 OA系统
综合新闻
上海硅酸盐所召开巡视整改...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第四届职...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参加中国...
上海硅酸盐所国重(嘉定)...
上海硅酸盐所排球队获2022...
上海硅酸盐所信息功能中心...
上海硅酸盐所国重党总支组...
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基层党务...
上海硅酸盐所党委理论学习...
上海硅酸盐所召开巡视整改...
上海硅酸盐所纪委深入学习...
上海硅酸盐所信息功能中心...
上海硅酸盐所特种无机涂层...
上海硅酸盐所召开意识形态...
上海硅酸盐所党委书记王东...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新闻
上海硅酸盐所主办2022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发布时间: 2022-11-10 10:40 | 【 【打印】【关闭】

  10月26-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承办的“2022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在上海硅酸盐所顺利召开。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进行。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吴成铁,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长陈立东,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毛朝梁,人力资源处处长贺天厚,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李伟东,原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陆明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刘朝晖出席现场会议,陈立东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会议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和学生300余人参加。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长陈立东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吴成铁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感谢国内外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会议的关心与支持,并介绍了上海硅酸盐所在古陶瓷研究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上海硅酸盐所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开展古陶瓷科技研究工作,在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中国古代名瓷的恢复、古代名瓷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古陶瓷的科技发展史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1982年由老一辈科学家严东生、李家治两位先生创办,之后每三年举办一届,40年来已成为传播古陶瓷领域科技进展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学术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古陶瓷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交流与发展,为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灿烂文明做出了积极的重要贡献。

 

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吴成铁致辞

  本届会议共有36个专题报告,邀请了10位专家作特邀报告。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上海大学罗宏杰教授介绍了从古陶瓷“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挖掘、信息应用”全链条出发,构建古陶瓷信息提取关键技术体系及多元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综合断源断代方法、传统工艺重建及古为今用;美国特拉华大学Chandra Reedy教授指出,高分辨率显微CT与三维图像分析联用,是研究古陶瓷孔隙率、闭口孔及开口孔分布情况的新方法,可以为研究原料、烧成及其它生产技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硅酸盐所李伟东研究员指出,建盏兔毫和油滴的颜色和光泽与铁氧化物晶体排列取向和有序度密切相关,呈色机理包括化学呈色、物理呈色及二者的复合呈色。局部表面虹彩色的形成与埋藏环境对建盏的腐蚀相关;复旦大学郑建明教授重点探索了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他表明汉代及汉代之前的制瓷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的浙江地区,大致可以划分成先秦时期原始瓷的起源与汉代成熟青瓷的起源。根据上虞地区发现的多个东汉窑业类型,可基本建立起从秦汉原始瓷以来完整的成熟青瓷起源过程;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Nigel Wood教授分享了景泰蓝、博山玻璃与“南海一号”玻璃珠的研究结果,重点介绍了原料、彩料及传统制作工艺;美国史密森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安德鲁?梅隆资深科学家Blythe McCarthy介绍了弗里尔美术馆藏中国明清陶瓷精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并分享了该馆在陶瓷考古-艺术史-材料科学-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上海博物馆陆明华研究员研究了新安沉船米黄釉瓷的产地,指出其与景德镇青白釉瓷器是同时烧造的,而且很可能与不少新安海底打捞的青白瓷器物是同一窑场的产品;复旦大学刘朝晖教授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中心,介绍了墓葬、遗址出土克拉克瓷器的新发现,探究了克拉克瓷器性质及消费人群的复杂性;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院李宝平名誉研究员介绍了黑石号沉船出水唐代陶瓷文物研究现状及前瞻,并就黑石号沉船出水陶瓷的窑口溯源、唐青花和白釉绿彩所涉及的科学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讨论;上海博物馆陈洁博士以陶瓷为媒介,探究了东西方贸易和跨文化交流,她表明瓷器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海外,见证了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发展,也记录了在设计、技术与观念方面的交流。

 

专家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还邀请贺天厚作题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所情况、“1+N+Y”人才体系和多层次的引才岗位需求条件等

 

上海硅酸盐所人力资源处处长贺天厚作研究所人才引进政策报告

  本届会议收到来自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美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专家学者的50余篇文章,内容包括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陶瓷考古、古陶瓷艺术、贸易与技术交流、检测技术、窑炉与烧成技术、保护与修复等诸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学科交叉性强,涵盖领域广,大会报告内容丰富、新颖、前沿,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

 

会议现场

 

现场参会代表合影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长宁园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编:200050
嘉定园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电话:86-21-69906002 传真:86-21-69906700 邮编: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