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学术活动

靶向Hippo信号通路的抗肿瘤策略研究,生物医用高分子囊泡

发布时间: 2021-05-17 15:36 | 【 【打印】【关闭】

  

    报告摘要: 

  靶向Hippo信号通路的抗肿瘤策略研究 

   2005年《科学》公布了125个人类探究未知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大问题,其中第69问分别是:器官和整个有机体如何了解停止生长的时间? 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组织器官生长和尺寸控制。一般说来,动物个体的组织器官发育到特定尺寸范围即停止生长,转而维持其完整性与生理稳态;某些组织器官在受损之后能够通过再生恢复其原有尺寸和功能。这一现象具有物种特异性,但同时也与营养等外部条件有关;其背后的生物学过程极为复杂且高度有序,受到遗传、表观遗传、代谢等多方面调控。阐明组织器官生长和尺寸控制的关键信号及其感知调控不仅能提升人类对自然奥秘的理论认知水平,而且将为肿瘤防治等重大医学难题带来新思路。近年来,Hippo信号通路被发现在肝脏尺寸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遗传操纵关闭该通路可使小鼠的肝脏增大数倍,而再次开启该通路则可以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一过程中,Hippo与进一步与代谢及表观遗传等因素产生协同调控。这些关键信号的分子基础与感知调控,已成为该领域前沿热点,亟需系统深入的机制探索,以期揭示器官尺寸控制及肿瘤发生的本质规律。过去十年,我们以Hippo通路为切入点,探究了胃肠道肿瘤发生及免疫应答的分子细胞信号机制,发现了系列药物靶点和分子标志物,提出了新型诊疗策略,并不断推向临床转化。 

  生物医用高分子囊泡 

  高分子囊泡是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空腔-内冠-膜层-外冠结构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囊泡具有相同的内外冠结构、均相的疏水膜、离散的膜冠,难以应对生物医用领域的一些重要挑战,如大分子的跨膜运输、内外冠的差异化需求、膜冠协同等。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设计高分子囊泡的新方法,并构建了非均相膜、非对称冠、膜冠融合高分子囊泡,针对性地解决了以上三个难题,为构建血糖调控、血管成像、肿瘤诊疗、骨靶向、抗菌等生物医用高分子囊泡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人简介: 

  周兆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二级教授、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任中科院与高校联合交叉创新团队负责人、中科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特聘研究员,获中科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资助。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面上及上海市重点等基金项目。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和会评专家。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编辑、《细胞生物学》编委、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期研究肿瘤发生及免疫应答,迄今已在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等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成果被CellNature Reviews CancerF1000Prime评价和推荐,应邀为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审稿。 

  杜建忠,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委员,Biomacromolecules顾问编委、高分子学报编委。中科院化学所博士(2004),谢菲尔德大学、剑桥大学博士后(2004~2010),洪堡学者(2006),东方学者(2009)。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医用材料,已在JACS等期刊发表120多篇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同济大学首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同济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